当前位置: CNMO > 新闻 > 正文

载波聚合的4G+ 为中国电信带来了什么?

CNMO 【原创】 作者:沈唱唱,许华 2015-07-07 15:00
评论(0
分享

  曾经在中国移动身后艰难赶超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在7月初的南京终端交易博览会上终于扬眉吐气。

  回顾刚刚结束的2015天翼终端交易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中国电信为我们带来了今年最大的两个惊喜:基于载波聚合技术的4G+品牌以及双卡六模17频全网通新机。借助这次展会,中国电信也联合高通等芯片厂商以及众多手机厂商向世人公布了其对于发展4G的明确规划。

载波聚合的4G+ 为中国电信带来了什么?

借助载波聚合4G+弯道超车

  据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介绍,“天翼4G+”是在目前4G基础上应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实现的新成果,相比4G网络一百多兆的数据传输速度,4G+下行峰值速度可达到300Mbps,上行速度也能够达到50Mbps。

  中国电信4G+实际上是我们所说的4.5G,相比目前部署更加超前的中国移动4G来说,其上下行传输速率要比后者高出2到3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64家运营商推出了商用的载波聚合网络,还有52家运营商正在投资于这项技术。事实上,去年三大运营商也已经开始了载波聚合的相关试验。而今年6月,中国移动(江苏移动)已经联合Qualcomm公司在江苏南京举行了LTE-A载波聚合首发仪式。

  从面世时间来看,中国电信从8月1日起,将在部分重点城市提供4G+极速网络服务,彼时中国电信在4G发展的争夺战中,将具备更多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竞争的筹码。

载波聚合的4G+ 为中国电信带来了什么?

  今年年初,在电信终端产业链年会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杨杰曾表示今年4G新增用户目标要达到1亿户。当时中国电信的FDD-LTE布局尚未完善,也从未公布现有准确4G用户总数究竟是多少,因此对于中国电信提出的这个目标,业界想要明确的是其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而经过接近半年时间的筹备(或者在更早之前电信已经有了相应规划),电信没有多做热身,直接将4G升级到4G+,博得弯道超车的机会,也对年初定下的目标做了回应。

  终端厂商对电信4G+的回应也十分积极。这次博览会上,酷派与努比亚分别推出了支持天翼4G+网络的新产品锋尚C+与nubia Z9极速版,其中nubia Z9极速版将在8月1日率先上市。据悉,随着“天翼4G+”服务正式上市,中兴、酷派、OPPO等10多家终端厂商还将推出20余款4G+手机,预计2016年上市的“天翼4G+”手机将超过80款。

双卡六模全网通与VoLTE

  智能终端方面,电信在这次交博会上明确了对双卡六模17频全网通手机的支持,也就是说,两张卡同时支持电信、移动、联通的2G/3G/4G网络,双卡可同时待机通话并可选择任意一张卡上网。双卡全网通已经成为目前手机市场的主流趋势之一,随着产业链各方面的成熟,不同网络制式之间的限制将被打破。

  上游产业链方面,美国Qualcomm(高通)公司给予中国电信充分的支持。Qualcomm公司执行董事长保罗•雅各布博士在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骁龙处理器的全系列产品层级都已经支持全模,“对于运营商和终端厂商来说,可以用单一设计支持全球各地的所有网络,这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有40款搭载骁龙处理器并支持载波聚合的手机正在设计中,并覆盖大众到高端多个层级。

载波聚合的4G+ 为中国电信带来了什么?

  除此之外,中国电信在交易会上也公布了VoLTE(Voice over LTE)的发展路线图。中国电信计划于2017年底使4G网络达到天翼3G网络同等覆盖水平,实现VoLTE商用。中国电信实施 VoLTE 时间表为:2015年,进行技术试验及验证,技术规范和方案制定;2016年,开展大规模网络建设,在芯片、终端、网络、业务、互联互通和IT等方面测试联调;2017年底实现商用。

  今年中国电信首次将“天翼手机交易会”更名为“天翼终端交易博览会”,经过六年时间的积累,无论是中国电信自身业务的发展还是终端厂商的参与规模都更加扩大,中国电信与国代商、连锁企业以及终端厂商签约的天翼智能手机总量也达到了5500万部。

  同时nubia Z9极速版、OPPO R7 Plus电信版、vivo X5Pro电信版、酷派锋尚Pro全网通版、华硕飞马2 Plus全网通以及魅蓝note2电信版等多款新机亮相各品牌厂商展台。而借助天翼4G+的优势,电信在产业服务、智能硬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甚至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布局也将进一步加快。

分享

加入收藏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用其他账号登录:
请稍后,数据加载中...
查看全部0条评论 >
潮机范儿

Copyright © 2007 - 北京沃德斯玛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发邮件给我们
京ICP证-070681号 京ICP备090812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