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首提买东芝 谁会是鸿海“新苹果”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3-06 13:48:27

郭台铭首提买东芝 谁会是鸿海“新苹果”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代工巨头鸿海的全球买买买似乎从没停止。

3月1日,在广州出席10.5代线开工仪式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对外表示,鸿海正在竞购日本东芝的半导体存储业务。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做出明确表态。

在意图进入芯片存储业务之前,郭台铭早在面板领域投入重金。而在进军产业链上游的同时,鸿海还相继将原属软银的投资公司、日本夏普公司,以及诺基亚的功能机业务等相继收入囊中。当8K、影像、大数据等词语更高频地出现在郭台铭口中,谁能成为鸿海的下一个“苹果”?

买东芝有信心

“不能说我们志在必得,但我们很有信心,我们也很有诚意。”3月1日,郭台铭在首度对外谈及鸿海正在竞购东芝存储业务时如此说。他表示,东芝在选定出资企业一事已是不公开的事实,并强调鸿海内部对此已经研究很久。

日媒此前报道,由于2016财年预计净亏损达到3900亿日元,东芝为填补财务缺口,打算将手中赚钱的半导体存储器业务剥离成立一家新公司并出售股份。

存储业务是东芝的核心业务。据东芝2016财年半年报显示,当期其存储业务的营收占到总营收的24%,但运营利润则占到整个公司的66%。据《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了解,东芝目前是全球第二大NAND闪存芯片厂商,仅次于三星。

东芝此前以出售新公司不超过20%股票为条件,招募出资候选方。日媒消息称,新公司的估值在1.5万亿-2万亿日元。鸿海、紫光、佳能、海力士、西部数据等公司都在传出的潜在买家名单之中。

郭台铭在3月1日的采访中表示,出资东芝存储业务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因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发展而出现增长的数据中心需求。他强调,未来大数据、海量资料与8K影像都会用到更多储存装置。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厂,未来将需要更多更大量的储存设备,以满足市场需求。

东芝掌握的最新型存储媒体“固态硬盘(SSD)”被郭台铭特别强调。他认为,固态硬盘具有出色的节能性,掌握着未来产业的关键。

郭台铭表示,鸿海是东芝的客户,如果把东芝半导体交给鸿海,鸿海除了注入资金外,还可以协助东芝营运,也可以邀请东芝到中国设厂,让东芝将核心技术留在日本,在中国扩大产能。他同时表示,鸿海一直积极应对已收购的夏普的财务问题,可以将这一经验运用到东芝身上。

不过此前又有消息称,东芝还提出了出售存储公司50%以上股份的新方案。东芝社长纲川智在2月14日的记者会上还表示不排除将新公司股份100%出售的可能性。

但有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分析称,以东芝最早提出的出售20%的股份比例来看,东芝并不希望出让新公司的经营权。郭台铭收购夏普的经验并不一定能够在东芝复制。

买买买的逻辑

在有意竞购东芝的存储业务背后,以庞大的代工王国被人们所熟识的鸿海,摆脱代工组装烙印的渴求愈加鲜明。事实上,为了摆脱对最大代工客户苹果的依赖,鸿海早已通过眼球计划、智能机器人[股评]等战略进入各个新兴领域。

就在郭台铭3月1日明确表态会竞购东芝存储业务的当天,他身为第一大股东的日本面板企业SDP(堺显示器株式会社)投资610亿元人民币的10.5代线正在广州破土动工,项目一期规划在2019年6月完工。

而在今年1月,郭台铭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考虑在美国设立面板制造厂,总投资超过70亿美元。

与此同时,鸿海也试图通过收购拿到更多的下游成熟品牌。

2016年8月,日本夏普公司在官网宣布,其已接受鸿海精密3888亿日元(253亿人民币)注资,正式成为鸿海的子公司。郭台铭在3月1日的采访中还提道,“我们将助力夏普重回第一的宝座,电视内容是很重要,但是不要忘了屏幕的重要性。它和富士康互补,我们大家都在转型。”

在更早前,鸿海还拿下了诺基亚的功能机业务。

2016年5月,鸿海旗下富智康发布的公告显示,其以3.5亿美元从微软手中拿到了诺基亚功能手机的设计、制造、销售以及相关配件等业务。富智康同时宣布,未来其会参与到诺基亚品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制造、研究、开发、技术合作和分销业务中。

鸿海最新的投资是在投资领域。2月24日,日本软银集团宣布,将把设在新加坡的投资资产管理公司(APAC)改为与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合资经营。鸿海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将向该投资公司出资6亿美元,获得54.5%的股权。据悉,APAC今后将主投IT等相关领域。

在四处买买买的同时,鸿海的营收却出现了自1991年上市以来的首度下滑。2016财年,鸿海精密的营收为4.35万亿新台币(约1363.8亿美元),相比2015年下滑了2.81%。

奥维分析师崔吉龙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表示,收购东芝半导体一方面是为了做8K布局,一方面还是为了做自己的芯片。这是鸿海对于全产业链的延伸。

他表示,鸿海之前推过自主品牌InFocus,但不太成功,“做代工不存在渠道费,也不存在品牌推广。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比较系统的过程,对费用运营的要求远远大于纯代工。”崔吉龙认为,目前来说鸿海是把希望放在重振夏普品牌上。

在涉足的众多领域中,谁能成为鸿海的下一个“苹果”?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分享至:

你可能感兴趣 换一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