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CNMO > 新闻 > 正文

腾讯:构建新文创生态 打造中国文化符号

CNMO 【厂商稿】 作者: 2018-08-03 23:26
评论(0
分享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出更多受欢迎的中国文化符号,不仅是企业的机会,产业的机遇,其实也是国家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8月2日,ChinaJoy2018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企业代表中第一位发言人,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会上进行了主题为《构建新文创生态,打造中国文化符号》的分享。

  程武表示,作为泛娱乐的升级版,“新文创”,指的是新时代下,一种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而新文创最核心的目的,正是打造出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腾讯:构建新文创生态 打造中国文化符号

  去年,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指出,腾讯未来的战略是2个词:科技+文化。他认为,无论AI和科技怎么进步,人类大脑对于内容、文化的思考与创新,都是无法被替代的,因此腾讯必须同时关注这两点。

  新文创,正是今年4月,腾讯基于“科技+文化”的基础战略,在文化维度上提出的系统性战略思考。这一构想并非凭空提出,而是建立在过去六年,整个“泛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之上。

  继前年“游戏新时代 拥抱泛娱乐”与去年“同行十五载 共享泛娱乐”主题后,本届ChinaJoy主题定为“智汇新时代 畅享新娱乐”。作为“泛娱乐”与“新文创”概念的首倡者,程武认为,过去六年,“泛娱乐”最关键的推动,在于实现了IP概念在行业内的普及。因为从孤立的作品到共生的IP,本质上是文化生产方式的理念转变。而各相关领域,也通过生态化的共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具体至业务,可以看到,腾讯游戏,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研发和发行平台;去年上市的阅文集团,以及腾讯动漫、腾讯电竞,也都已陆续成长为各垂直领域的领导者,引领、推动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腾讯影业,虽然还比较年轻,但也已成长为一个专注于优质影视作品打造的开放的内容平台。

  程武表示,在泛娱乐战略的驱动下,今天的腾讯已不仅仅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其实也已经成长为一家在规模、布局和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的文化公司。

  其实不只腾讯,过去六年间,整个中国数字文创产业都有快速的发展。但程武认为,“文化产值的快速扩大,只能算刚搭起一个有支撑力的‘底盘’,但要想真正做强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文化主动权,我们还必须在‘高度’上有所突破,打造出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这正是腾讯将“泛娱乐”升级为“新文创”的内在动因。

  现场,关于如何构建“新文创”生态,共同打造中国文化符号,程武也谈及了四点思考:

  1、始终关注IP的价值观;关注IP文化价值的承载。

  纵观全球流行的文化符号,除了拥有人类共通的正向价值观,其实都根植于各自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

  2、保持耐心,更加持续、长线的塑造IP。

  真正的耐心,不是简单的态度,而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长线、系统构建IP的机制。

  3、连接多元主体,广泛汲取力量、整合资源。

  超越商业范畴的文化生产协作,不仅可以让文化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专业力量,来构建文化符号;同时,也能为非商业主体提供适度的产业入口,获得更大的文化推广能力,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4、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成长

  这是文化企业的共同使命。因为只有真正走出去,才能在全球受众的反馈中,找到适合的文化表达方式,提升中国故事的全球布局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责任和使命。”程武表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要把握时代的机遇,首先要关注的是人,尤其是代表未来的未成年人。所以,腾讯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成长守护平台、健康系统等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施。但程武认为,更重要的,还要通过文化符号的塑造,用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和形象,为他们的成长,带来更多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希望能与更多合作伙伴、行业同仁携手,共同构建起一个开放、协作、创新的新文创生态,在新时代,一起讲好中国故事,缔造更多深入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程武说。

  本次大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亚元、国家新闻出版署司长谢东晖先后发表致辞与讲话。随后,程武与网易副总裁王怡,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萧泓、盛大游戏首席执行官谢斐、育碧首席执行官及联合创始人Yves Guillemot、Snapchat首席战略官 Imran Khan一起,作为企业代表也先后发表主题演讲。

分享

加入收藏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用其他账号登录:
请稍后,数据加载中...
查看全部0条评论 >
火热围观
潮机范儿

Copyright © 2007 - 北京沃德斯玛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发邮件给我们
京ICP证-070681号 京ICP备090812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