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CNMO > 新闻 > 新闻 > 正文

需求定生死、频次决成败,带你看共享经济冰火两重天

CNMO 【厂商稿】 作者:,小B 2019-12-13 10:20
评论(0
分享

       最近五年,共享经济的创业大潮席卷互联网,人们见证了滴滴、快的从补贴大战到合并联姻;也看到ofo、摩拜单车从一派繁荣到归于落寞;更见证了后来居上的共享充电宝率先解决盈利难题。

       过去几年间,“刚需”和“高频”是共享经济的关键词,从两个维度上决定着共享业态的生命周期,筛选出共享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诸多优势赛道和优秀选手。未来,共享经济的门槛与边界将越来越清晰,他们或终将汇集于“泛出行”场景,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商机。

      “刚需“

       决定存亡的大前提

       一种新商业模式的起点,往往是基于用户的某项需求。经过市场验证,可否被定义为当前阶段的“刚需”是该项目能否获得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

       2017年5月,“享睡空间”出现在中关村某创业基地,这一看似精准捕捉到白领午休需求的项目却极为“短命”,仅仅两个月后便暂停营业。从业者并未意识到,白领对于午休时间最大化的诉求要远远大于对优质睡眠环境的追求。在进行点位选择时,大部分写字楼到达睡眠舱的时间都超过了5分钟,花时间在路上“不如在座位上睡”。可见,共享睡眠舱无疑是伪需求,衰落在所难免。

       在出行领域,还有另一位“伪需求”项目,就是曾经声称“可以颠覆传统出行”的共享汽车途歌(TOGO)。TOGO共享车以分时租赁为切入口,试图为用户解决出行问题。但用户真正出行时,发现TOGO共享车并不方便,不仅停车费需要用户自掏腰包,部分停车场还因大量TOGO共享车使用者拖欠费用,而被限制或拒绝入内。一系列问题,成为途歌无法跨越的鸿沟。

       与共享睡眠舱、共享汽车相反,共享充电宝是共享经济浪潮中少有的“存活者”。用户的移动充电刚需,是共享充电宝的立身之本。

       曾有媒体统计,2017年,以“电”命名的共享充电宝项目平均每两天就冒出一个,赛道项目一个月增加了22个。到了2019年,共享充电宝柜机的指示灯依然闪烁,借还的人流往来不息,从餐厅到商场再到机场高铁站,共享充电宝正在走向盈利。

       经过多轮洗牌,目前共享充电宝领域确立了“三电一兽”的行业领先梯队,以聚美优品旗下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为例,经过4年发展,街电以40.5%的市场占有率排名行业第一,并率先实现年度盈利,其多场景的点位策略,满足了消费者不同领域、不同场景下的共享充电服务。

需求定生死、频次决成败,带你看共享经济冰火两重天

       共享充电宝的成功,除刚需之外,还有源于对用户生活方式的优化。

       过去,用户需随身携带一个共享充电宝,保障手机续航。负重携带一天,只为了临时充电一小时。万一忘带充电宝,人们还会陷入“缺电”的焦虑之中。如今,用户可随时随地借到充电宝,彻底实现了“电量自由“。因此,街电解决的不只是“临时充电”需求,更是互联网时代“便捷生活”的电量刚需。

       满足刚需、改变用户生活方式,是一切共享经济可以“活下来”的基本前提。

      “高频“

       打破持续盈利的天花板

       今年以来,“提价“成为共享单车领域难以回避的敏感词。

       据媒体报道,青桔单车起步价由原来的1元上调至1.5元,时间费用也调整至1.5元每半小时。摩拜单车(美团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均进入1.5元/30分钟起的骑行时代。

       共享单车之所以涨价,是因为频次已经涨不上去了。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单车的平均骑行次数,会随着单车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涨价是共享单车企业必须选择的商业策略。在共享单车的扩张之路上,频次成了难以逾越的减速带。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韩美曾说过,单车骑一次,折旧0.6元,运营成本0.3元。再加上公司的运营成本,每次骑行1元的定价,远远难以填补成本支出的深坑。

       比单车更低频的共享经济,已经消失在人们视野。

       前两年,共享奢侈品蔚然成风,租赁价格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奢侈品使用频次屈指可数,普通用户每年仅有一两次参加年会、晚宴时,才会租一次奢侈品。日本二手奢侈品牌柏欧福曾在上海开出分店,开张两年来,只有一位消费者询问能否租包。

       共享单车有摩拜,共享充电宝有街电,但共享奢侈品却难有现象级的应用。究其原因,便是用户租用奢侈品的频次过低,平台无法做大做强。而共享单车遇瓶颈、共享奢侈品走向没落都是必然结果,因为共享经济是一门非常依赖频次的生意。简单来看,共享经济的收入=单价x频次。但由于“共享”的特殊属性,注定单价不能过高,频次便成了共享经济提高收入的最大变量。

       更直接地说,频次就是共享经济持续盈利的天花板,唯高频者可打破。

      “泛出行“

       下一个共享时代的焦点

       起步于刚需,盈利于高频,那共享经济的未来在哪里?

       据世界知名专业服务机构“德勤”报告显示,预计到2050年,接近三分之一的出行,将通过共享模式完成。而贝恩咨询预测,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720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11倍。

       互联网用户用脚投票,投出了共享经济的未来——必将围绕用户“出行”展开。原因很简单:出行意味着陌生场景,场景诞生需求,需求匹配相应共享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出行场景并非局限于“马路”。狭义的出行业态,指的是单车、网约车、电动车。但广义的出行业态,则包括家、单位以外的所有场景,从布局餐厅、商超、交通枢纽的街电,再到各个城市皆有落脚点的Airbnb,都是出行场景中的共享经济。

       绝大部分共享经济业态,都是为用户在出行时解决问题。以共享充电宝为例,以街电、怪兽、来电为代表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已渗透餐厅、酒店、电影院等生活场景及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方便用户借还充电宝。2019年以来,街电接连入驻7-Eleven、有家、全家、全时、喜市多等5000家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连锁便利店,让用户在享受便捷购物的同时完成蓄电。

需求定生死、频次决成败,带你看共享经济冰火两重天

      “泛出行“场景无疑将成为下一个共享时代的焦点,而无处不在的共享充电宝已成为共享经济的缩影。几乎每一种共享经济业态,都在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提高使用体验,从而让人们“随时随地生活”。

分享

加入收藏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用其他账号登录:
请稍后,数据加载中...
查看全部0条评论 >
火热围观
潮机范儿

Copyright © 2007 - 北京沃德斯玛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发邮件给我们
京ICP证-070681号 京ICP备090812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