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CNMO > 新闻 > 正文

对话Kika创始人:坐拥4亿用户的输入法

CNMO 【转载】 作者:门宇阔,刘斌 2017-12-01 15:31
评论(0
分享


  中文输入少不了麻烦,幸好我们有搜狗、讯飞等国产输入法可供选择。你有没有想过,世界上那么多国家,他们都使用什么输入法呢?      

  出乎意料的是,目前最好的外文输入法之一,其实诞生于国内一家叫Kika的公司,它在2014年出海,如今已经发展成北美最大的第三方输入法,有超过4亿的海外用户。

  留洋多年,Kika一定与国内的同行们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和见解。于是,钨丝科技(woosmarter)带着好奇和疑问,采访到了Kika的联合创始人兼CEO胡新勇先生,和他聊了聊Kika和输入法的未来。

大洋彼岸的新机遇

  2013年,胡新勇有了做输入法的想法,并把目光聚焦在了移动端,他招募了一批看好移动互联网的行业人才,花了半年的时间打造了Kika输入法。

  当时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依然是蓝海,黄章刚刚回到魅族,锤子和乐视等大小玩家也入局不久。

  面对潜在的用户,Kika并没有与搜狗、百度等展开正面竞争,而是另辟蹊径,去了美国。这一步,可以说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移步海外之后,Kika直接避免了在中国市场可能面临的重重压力,并在北美发现了新的机会。

  2013年底,美国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比达到了70%,从当年的数据来看,社交和搜索类App是被使用最多的应用,同比增长达到了28%。

对话Kika创始人:坐拥4亿用户的输入法

(图片来源:Nielsen)

  但更关键的契机是社交网络的发展,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平台方兴未艾,年轻人的表达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照片、视频、瀑布流、阅后即焚...纯文本依然存在,但变得土里土气。

  “我们做的核心就是多媒体表达,”胡新勇回忆道,“美国人原来都是文字表达,我们有大量的表情、大量的皮肤、大量的动画,我觉得我们核心是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对话Kika创始人:坐拥4亿用户的输入法

(图片来源:Kika)

  Kika给美国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元,更个性化的选择,这也帮助Kika实现了被胡新勇称之为「硬传播」的效应。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用Kika在Facebook上发了带表情的状态,这条状态对他的234个好友全部可见,这些好友中就会有人也想发出类似的东西,从而实现了Kika的自传播。

  随后,Kika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表情和个性化上继续突破,与不少好莱坞电影,欧洲足球俱乐部等著名IP进行战略合作,推出了丰富的主题键盘和表情包。

  当然,Kika并不仅仅是做了Sticker这种表面工作,它对于英文输入做了深度的本土优化。比如单词之间的自动空格、单词的联想和预测,以及手势滑行等功能,都让老外在输入上的效率有了大大提高。

对话Kika创始人:坐拥4亿用户的输入法

手势滑行:无需点按地输入单词

  通过表情俘获了年轻人的心,本土优化又满足了基本的输入需求,Kika还为小语种和濒危语种打造了专属的键盘输入法。

  这样一种看似没有商业价值的举动,在胡新勇眼里却是一种义务,“我们核心的使命,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去享受我们的服务,去更好的表达,对小语种的保护是我们的义务,也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这个过程中会不会有一种无力感?”我表达着担忧,“毕竟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而那些小语种的灭绝可能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语言的生命力是很强大的,”胡新勇解释到,“我老家是浙江的,我们每个县都有方言,但每次回去,方言还在。我们就是做这个事情的,在传承文化上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会长期做下去。”

  放在国内,这个动作也许会被冠以「有情怀」之名,当然胡新勇没提过这个字眼,他最频繁的词汇是「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

  比如当被问道Kika如何商业化时,胡新勇这样回答:“我觉得现在还不是一个最好商业化的机会。为什么?第一,你的用户,你的覆盖可能不足够;第二,你的产品打磨不足够;第三,你的技术突破,还有很多可以改变的方式。因为各个民族,各个语音,各个文化都要深入的,今天来说还是太早。”

  至少在胡新勇看来,Kika做的是一个大众产品,在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后,商业变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面对下一次交互革命

  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地聊到了现在风靡一时的智能音箱上,人们用自然语言和音箱进行交互,而不是传统的文字输入。

  对于这一新的产品形态,胡新勇并不看好:“我认为今天全球做语音的公司,包括Google也好,Facebook也好,包括国内的这些公司也好,实际上都做的不好。”

  胡新勇认为,智能音箱的交互形式依然太繁琐,有距离限制,需要唤醒词,应用场景依然有限。“这本质是种很差的体验,”他总结道,“它进入不了千家万户。”

对话Kika创始人:坐拥4亿用户的输入法

三大智能音箱(图片来源:TechSpot)

  但同时被他忽略的一点是,智能音箱也只是一个载体而已,其灵魂,是内置的语音助手如Siri、Google assistants,和Alexa。而它们背后的公司,在资源、人力、以及大数据的收集方面,都比Kika这种以输入法起步的公司要占优势。

  如果这些语音助手成熟,它们可能会以各种形态存在,比如藏在洗衣机里、电冰箱里、灯泡里。谷歌的Google Pixel耳机就是个好例子,它能实时翻译各种语言,虽然效果很差,但似乎昭示了一个未来。

对话Kika创始人:坐拥4亿用户的输入法

GOOGLE PIXEL BUDS(图片来源:The Verge)

  面对这个未来,以Kika为代表的第三方输入软件的生存空间会不会被巨头压缩?

  胡新勇依然保持着乐观,“交互形式随着技术的演变而迭代,这是必然,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Kika也在不断学习进化。”

  为此,Kika已经做了很多关于语音识别的部署,胡新勇做了一个展示,他对着手机说“I will go to America”,屏幕上原封不动地还原出了文字版。

  Kika也在向人工智能靠拢,通过技术手段,让输入法更准确地判断用户要表达的内容,提供精准的表情推荐,并能更好地应对混输的使用场景(比如中英混输)。

  胡新勇对Kika语音识别的进展相当满意,并认为Kika会在这一领域有一席之地:“一个电视机品牌开发语音识别的成本太高了,这个事谁来做?我认为随着社会分工,一定是第三方来做。”

覆盖地球一半人口

  目前,Kika在北京和硅谷都有总部,技术团队大多在北京,主要负责软件的开发。在未来,Kika想要占有更大的市场,做更多的服务,落地更多的国家,拯救更多的小语种。

  但在这份规划里,胡新勇丝毫没有露出对中国市场的垂涎。“我们永远不回国。”他半开玩笑地说道。

  也许「永远」这个词比较激进,但听了胡新勇的解释,似乎无不道理。

  中国虽然有15亿人口,但全球有接近70亿,这意味着55亿的用户群体在海外。另外,他指出当下的市场也远未饱和,新的经济体量,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都是待开发的阶段,存在巨大的增量市场。

  谈到压力,胡新勇说他并不惧怕搜狗的国际化布局,他的焦虑,主要来自能不能招到一流的人才。这些潜在的人才来自世界各地,用技术和本土化驱动着胡新勇的目标:「覆盖地球上一半的人口」。

对话Kika创始人:坐拥4亿用户的输入法

(图片来源:Kika Facebook)  

  “Kika是个地球公司,”胡新勇如是说,“我们觉得,做移动互联网,更应该像硅谷的模式,过去腾讯也好,阿里巴巴也好,他们的经营理念,是把中国做好,慢慢慢慢发展到国外。硅谷的理念是什么呢?我总部在硅谷,我一旦是硅谷公司,我就想做全球。”

  胡新勇的眼界似乎一直放的很大很远,从早年的出海战略,到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吸引,甚至他自己的微信号,都是Number 1和100分的表情(这也是美国人最爱用的两个emoji)。

对话Kika创始人:坐拥4亿用户的输入法

  未来,Kika会在更大的格局上与巨头们对话,它也许目前不会回国,但依然代表着中国的品牌,用更好的方式,帮助更多的人去沟通和表达。

分享

加入收藏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用其他账号登录:
请稍后,数据加载中...
查看全部0条评论 >
潮机范儿

Copyright © 2007 - 北京沃德斯玛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发邮件给我们
京ICP证-070681号 京ICP备090812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