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带来的改变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3-31 17:36:37

一座桥带来的改变

喇叭镇坐落在贵州遵义西南,镇上有一个村庄叫沿河村,几十公里长的沿河水蜿蜒流淌,穿过村庄,养育着河两岸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农民,滋润着他们日日耕种的土地。

3月28日上午,我走进喇叭镇。空气清新,滋润心肺。

从沿河小学通往沿河的路上,东边是农家,西边是农田。黄绿色相间的田野上,油菜花开得正艳,绿蔬菜长得诱人,春意盎然。

这里很多人家种植百香果,味道酸中有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一位83岁的老奶奶身穿蓝色的衣衫,身材挺拔,手拿砍刀在修理一根长长的翠竹。

我们此行是来庆祝沿河上一座桥的落成,这是一座连通孩子们求学之路的爱心桥。平日宁静的喇叭镇热闹起来,村民都来到河边,站在山坡上。

在题为“建桥筑梦 携手同行”的命名仪式上,贵州省遵义市新蒲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国蕾女士和喇叭镇镇长张光伦也来到了现场,和遵义乡村学校教师及学生代表、建桥志愿者们一起,欢庆这个温暖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村里人点燃了一挂鞭炮,来庆祝这个喜庆的日子。

我走上这座用混凝土建造的桥, 桥下的河水缓缓东流,不分昼夜。河水中的那几块石墩子是往日村民和孩子们踏着石头过河的见证。

24岁的杨仕林是这座桥的设计和建设者之一,这位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级土木工程系的大四学生非常自信地对我说:“桥的长度为25米、坎坝高2.5米。您放心吧,这座桥非常结实和安全。”

我用双脚踩在铺着木头的桥面,很结实。我伸开双臂,双手抓住木制扶手,手感很舒服。

“在别人心中 ,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小桥,但是在我心中,那是一座梦想的天桥。”参与筑梦桥建设者之一的小胖子李小波激动地说。

关于这座桥的故事,还要从头讲起。

此次建桥行动的展开,缘起于由中国三星独家赞助的“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2016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大赛中的安全保护项目中,有一道命题是桥梁结构。

桥梁结构倒塌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这与桥梁结构设计不合理有极大关系。设置桥梁结构科普实验比赛项目,正是为了激发广大学生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并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

大赛组委会要求参赛者利用指定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承受移动和冲击荷载的桥梁结构模型。考察目标:结构力学、制作工艺、创意及判断性思维、产品设计流程、团队合作、自主学习、临场应变、项目管理、人际沟通。

能不能跳出图纸和模型的范围,找到一个地方建起一座真正的桥呢?

一位在贵州遵义革命老区支教的参赛选手,得知在遵义附近的贫困山区中,有一个喇叭镇,全镇800多口人,家家户户靠务农生存。

多少年来,喇叭镇上的一些孩子去沿河小学上学,都要走过两米深、二十米宽的沿河,水中几块摇晃的石墩,是他们唯一的过河方式,求学之路异常艰险。

每逢下雨天,河水上涨,淹没石头,家长就要背着孩子过河去学校。当地人多么盼望河上能有一座桥。

为什么不能把科学梦想变为现实?将桥梁结构设计的命题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山区的孩子建造一座真正的桥!

参赛选手将此情况反馈给大赛组委会,中国三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发起“建桥筑梦 携手同行”活动,为建桥提供资金支持,并组织参赛学生代表奔赴遵义山区,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圆梦。

为了建造这座桥,23岁的小胖在2016年12月寒冷的冬天,背着50斤重的行李,从河南焦作几经周转来到沿河村。

几个90后小伙伴和当地施工队一起,从捡石头开始,到一天推15趟车,从三米高的泥土坡摔下来到铺起一条山间小路。

在施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桥上的每一条钢筋、每一吨水泥、每一条木板,凝聚着的是小胖和他的小伙伴们心血和人生感悟。

杨仕林从小就热爱结构设计,在大学期间就积极参与结构设计大赛,2015年杨仕林与同学组队参加“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实验大赛”获得了安全保护命题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6年,杨仕林也继续参加了“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实验大赛”获得全国第四名。同时响应大赛组委会的号召,报名积极参与了“建桥筑梦 携手同行”公益活动。

这位出生在重庆的小伙子,对于孩子们渴求一条通向求学之路的坦途感同身受。

杨仕林第一次来到遵义是2016年12月23号, 第二天到桥的施工现场,发现桥有问题。这个从小在山区长大的年轻人,从上小学起,每天跋山涉水去学校。

他深知一旦河水上涨,将会发生的危险。

他向施工队提出,桥台低了。如果遇到大雨,河水上涨会淹到桥面。

最初,施工队长不同意,队长想快速赶工。小杨运用自己在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施工队长进行沟通,坚持要求在建桥过程中坚持以最安全的材料及最合适的高度设计制造筑梦桥。

在这些年轻人的感召下,施工队长被感动了。他说:”我是当地人,更要为家乡做贡献。“

从建桥开始施工那天起,河边每天都会有周围的村民来看热闹。有些人会问:“这座桥安全吗?”

施工队和学生们一起建桥保质保量。主动在主桥梁原来设计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两根直径25毫米的钢筋,桥的高度也在原来设计图纸的基础上,增加高度60cm。桥板本来计划铺防腐木,施工队又选择换上了更好质量的木头。

当看到这座爱心桥建成时,他自豪地说:”这座桥的桥墩能用60年,桥板能用20年。我感到自己好成功呀。“

从此,这座承载了孩子们求学梦想的桥正式投入使用,不仅为山区孩子上学和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更将为他们打通通向未来的梦想之路。

做公益,有福报。一座桥带来的改变不仅是喇叭镇,它改变了很多人的轨迹……

1993年出生的吕小波,从小便爱好机械,热爱科普小实验,但由于性格内向,一直没有机会对外展示自己。

2015年,就读于焦作师专的吕小波偶然听说了“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于是鼓起勇气参加比赛。

没想到首次参赛便大获成功,当年获得了大赛科普实验单元——风能利用项目的上海地区复赛第二名、全国决赛第四名。

在得知“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主办方举行的“建桥筑梦 携手同行”公益活动后,吕小波毅然请假报名参与了建桥活动。与其他大学生们一起,共同身体力行地为山区的孩子搭建希望之桥,并利用空闲时间为当地孩子开展科学实验课。

小胖说:“通过亲身参加建造筑梦桥,我更加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坚持科普之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看见孩子们的笑脸,我非常开心和自豪。我会继续加油的。”

小胖告诉我,他今年六月将去新加坡参加一场国际科普大赛。他会带去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科普秘密“武器”。

小杨感慨万千地说:”此次参与建桥,是对自己及团队的一项重要考验,能够以自己的知识为爱心桥贡献力量,与山区的孩子一起奔向阳光,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

小杨告诉我,他将在今年六月毕业,已经在中国铁建第十七工程局找到工作,公司将派他去南美或者亚洲工作,他将去建更多的“桥”。小杨踌躇满志地说:“公司的方向是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推出到国外并发展。”

在这座爱心桥的建设中,还有一个今年4月19日才满24岁的东北姑娘国寒晶。这么冷的名字却又一颗滚烫的心。

娇小玲珑的果儿承担着相当于建桥团队秘书长的工作,负责队员们吃喝拉撒睡。大学生们称她是“我们的大保姆,果子姐”。

果儿从2016年10月第一次来喇叭镇,这次已经是第5次了。沿河小学的孩子们都喜欢她。

她把那几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大学生们也称为”孩子“。我到遵义的第一天晚上就听到她说:”孩子们都睡了。”

当看到筑梦桥落成时,果儿大哭了一场。”我把这些孩子们带到这里,也要让他们平安回去。”

在这个团队中,还有一个被大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大姑”的崔冉。

他们牢记大姑说的一句话:“做公益,会德福”。

专门从事三星公司公益项目的崔冉全程负责“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大赛。

她说,90后的学生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学习和知识不是为了秀,是真正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帮助别人需要具备更强大的心和专业能力。

做公益工作五年,遇到n多功利之人,自私自利之人,不作为的人,虚伪的人,懦弱的人,不感恩的人……但是又如何呢?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也比别人看到更多的真善美。

她在自己的微信中自我鼓励:“在生命中留下痕迹,然后继续前行。”

曾经20多天一直跟踪拍摄这座桥建设过程的编导刘老师说:”这是美好的一天。“简单的一句话在我心中引起了共鸣。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有河水的地方就有桥,我曾走过世界和中国很多桥,但能够和桥的建设者们在一起,庆祝一座桥的落成典礼,还是第一次。对我来说,这是令我感动的美好时刻。

做好人好事,就是美好的事。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分享至:

你可能感兴趣 换一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